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秦浩 陈学华
(相关资料图)
5月26日,农历四月初八,又逢乌饭香。
吃乌饭、祈安康、传孝道,流行于东安县大庙口镇、紫溪市镇一带,当地依然保留家家户户年年吃乌饭这一民间传统风俗。
乌饭,又称黑饭、乌精饭或青精饭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乌饭有“强筋骨,益气力,固精驻颜”的作用。每逢乌饭节,乌饭成了款待亲朋好友的时令佳品。
“我们采乌饭叶子就要采这种嫩的,做出的乌饭又香、又甜、又乌,可以清热解毒、可以消炎。”一大早,县级乌饭非遗传承人凡春兰便来到丘陵山坡上寻找乌饭树。乌饭树,也叫南烛树、青精树,大多数都是野生的,并且长在山坡丘陵、路旁灌丛。
受去年干旱天气影响,今年乌饭树比往年难找。但凡春兰凭着多年经验,不一会便在山坡的树丛中找到了乌饭树。她每年要采摘五百来斤各类制作乌饭的树叶。
凡春兰说:“今年的叶子没有往年那么多,但是价格没变。”
传统制作东安乌饭由乌饭树叶汁浸泡糯米后,通过“九浸九蒸九暴”制作工序制作而成,饭粒乌黑油亮、软糯滑嫩、鲜香美味,有健脾止咳、安神明目、祛湿拒蚊、乌发之功效。
当天,东安县还在县城和谐广场、大庙口镇屯里村举行乌饭节,吸引了众多县城及周边群众慕名前来一道欢度节日。观赏京剧《目连救母》、群舞《乌饭飘香》、品尝乌饭、体验制作乌饭过程是乌饭节的必备环节。
相比其他地方,东安乌饭选用食材讲究,制作工艺复杂,2015年,东安“乌饭制作技艺”还被列入永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非遗是传统文化的代表,要保护好非遗,必须同时整体性保护好传统文化,让乌饭文化走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。近年来,东安县持续推进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建设,加强分类保护,大力保护和传承乌饭制作技艺,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,提升了乌饭制作技艺的“可见度”和参与度。
东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唐真介绍,东安乌饭制作过程烦琐复杂,这一技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。为了传承保护好东安乌饭制作技艺,县里采取了系列举措,通过深度文旅融合、短视频和直播授课等方式,让东安乌饭制作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,传授给更多老百姓。